7月7日,東亞杯的首場對決在激烈的氛圍中拉開帷幕,中國男足遭遇了韓國隊的強勢挑戰(zhàn)。在這場久爾杰維奇執(zhí)教的首戰(zhàn)中,中國隊以0-3的比分遺憾告負。賽后,多位媒體人紛紛發(fā)表了他們的看法。
記者程文莉指出,國足在比賽中整體狀態(tài)不佳,與對手的能力存在差距,輸球實屬意料之中。盡管如此,國足并非毫無亮點。替補登場的韋世豪主罰的任意球險些破門,給韓國的美妝門將帶來了不小的驚嚇。門將顏駿凌的表現也引人注目,盡管三個丟球與他沒有直接關系,但國足仍需在防守端加強。此外,她提到韓國隊的高中鋒李昊宰曾是深圳新鵬城的緋聞外援人選,顯示出韓國隊實力的深厚。
主持人韓喬生認為,韓國隊組成了一支實力不俗的隊伍,把握機會的能力稍顯不足,否則可能會重演日本隊7-0的慘案。國足在這場比賽中被對手壓制,射門次數寥寥無幾。盡管顏駿凌在門將位置上拼盡全力,但隊友的失誤使得國足屢屢失分。這樣的結果使得國足面對韓國已經遭遇了六連敗,進0球丟13球。在交手記錄上,國足39次對陣韓國僅取得2勝13平24負的成績,而在東亞杯上交戰(zhàn)10次中僅有1勝3平6負。最近的進球還是在2017年的東亞杯,當時韋世豪和于大寶為國足攻入兩球。
媒體人李璇對比賽結果表示失望,認為代理教練久爾杰維奇的委任過于草率。他質疑教練是否給球隊帶來了實質性的改變,并表示需要等待東亞杯結束后再次評價。甘慧則認為國足應該以更長期的目光看待比賽,認為球隊剛結束世預賽就更換主教練并臨時組建隊伍并不明智,U22國足或許更適合參加東亞杯。
豐臻則指出中國足球的困境在于關鍵選擇常常讓人費解。他擔憂即使面對香港隊,結果也未必能如人所愿。牛志明從比賽細節(jié)出發(fā),認為0-3的比分并未完全反映兩隊的真實差距,如果韓國隊更認真地對待比賽,比分可能會更大。他提出疑問關于后腰和邊后衛(wèi)的位置選擇,是否已經沒有更好的人選。
解說員袁甲認為球員的能力問題不能完全掩蓋主教練的責任。他批評國足的進攻毫無章法,防守漏洞百出,指出當每名球員表現不佳時,主教練應承擔責任。陳華則從交手記錄出發(fā),認為國足與韓國的比賽結果一直處于劣勢。他建議國足在防守時需要展現出更多的侵略性,不能過于尊重對手而缺乏犯規(guī)。
總體而言,這場比賽暴露了國足在技術、戰(zhàn)術和心態(tài)上的諸多問題。從媒體人的評論中可以看出,大家對國足的表現感到失望并提出了諸多建議和質疑。然而,這也為未來的比賽提供了反思和改進的方向。